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报告


        2024年,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严格按照《全国科普教育基 地认定与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的 原则,着力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科普设施,优化科普路线, 大力开展科普活动,科普基地建设管理逐步规范化、科学化。现将一年来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科普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开展,成立以雅丹景区服务中心主任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安排专人组织开展科普活动。年初制定科普工作计划,按照“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科普 工作制度”,分阶段推进科普活动开展。今年以来,敦煌雅丹国 家地质公园开展“地质博物馆免费游”、免费安排科普讲解员等活动,得到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情况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面向游客全年开放,2024年度累计接 待游客29.66万人。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正常对外开放,占地面积为2900m²。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开展科普活动合计58场次, 参与人数达2万余人。

        开展科普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企业等“走出去”科普活动3个,参与人数300余人。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在全国科普日举办主题科普活动4个,参与人数320人。

        在世界地球日及环境日等其他重要主题日举办主题科普活动4个,参与人数300人。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自主运营的新媒体平台有网站1个、微信公众号2个、视频号 2个、抖音账号2个等。微信公众号为“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敦煌雅丹地质公园”,发布信息数量分别为155篇、120篇,浏 览量为17800余次,15000余次;抖音号为59386711355,发布信  息数量为670条,浏览量为382万次。

        (六)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2024年度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科普工作经费投入125万 元,主要用于增设科普服务设施,开展科普活动等。目前有专职科普人员30人,兼职科普人员20人。

        二、特色工作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充分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利用地球日、全国科普日等重要节日节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得到受众群体的一致好评。

        (一)开发科普路线,延伸科普服务。为进一步展示特色资源优势,让游客能深入了解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完成南环线道路150余处破损路面维修维护,完成伟人像服务区星  级卫生间提升改造,同步增设了移动环保卫生间2处,安装地质 科普解说牌及凉棚76处、打卡点7处、公里牌49处。通过“票价不变,公交化运营”方式,于5月23日正式面向大众开放南环线深度游。游客在整个参观过程中配备讲解员,免费普及地学知识, 提升大众地学素养。

        (二)开发研学课程,细化科普服务。雅丹地质公园充分利用光资源优势,研发天文观星科普课程,采购各类型号望远镜515 台,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开发课程3种,同时优化草方格固沙、绘雅丹等原有科普课程内容,实地踩线策划3天2夜、1天1夜雅丹徒步研学方案,研学人员多样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开展科普活动,丰富科普服务。雅丹地质公园结合地球日、环境日、科普日等重要节点,开展“友好姊妹公园互展互 宣”、“世界地质公园图片展”等展览活动,“雅丹,奔赴魔鬼 城”、“探秘雅丹地貌争做环保卫士”、“探秘雅丹地貌”等 主题科普活动58场次;积极开展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 进企业等活动,并为敦煌市南街小学送去不同学龄科普读物200 余册,让广大师生深入了解家乡地质地貌,树立保护地质遗迹、 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加强人员培训,深化科普服务。为提升从业人员专业 性,公园邀请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牛清河博士通过实地讲解、室内讲座的方式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雅丹地貌研究的专业培训,开展其他集中类培训60余次,组织开展服务技能大赛,对讲解员实行评星定级、动态考核,通过以赛代训、以赛促学,进一步提升了讲解员的业务水平。

        (五)加强地质遗迹保护,保障公园长足发展。一是邀请敦 煌研究院保护所地质遗迹研究室专家先后4次前往公园,通过架 设监测设备、制定初步方案等,开展濒危雅丹体保护工作。重点对“天外来客”、“孔雀玉立”等典型雅丹体的风速风向、表面 温度等微环境监测,对雅丹体的裂隙发育及变形等开展无损或微损监测;二是邀请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专家架设设备3处, 设置多梯度综合观测塔1座,常态化开展公园濒危雅丹体外部风 沙、气象要素的环境监测,确保每年发表科研论文2-3篇,为自然保护地建设与发展提供详实有力的科研数据;三是结合公园实时安全监控系统,及时制止攀爬雅丹体、破坏黑戈壁等不文明游览行为,对非法闯入车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2024年以来联合 三垄沙管护站、雅丹派出所开展日常巡查巡护,查处非法穿越、 非法闯入事件18起,确保了自然保护地景观黑戈壁的有效保护。

        (六)加强环境卫生整治,靓化科普基地面貌。2024年以 来,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以全域无垃圾景区示范点为抓手,统筹安排、周密部署,通过地毯式排查形成问题清单,针对问题清 单逐一制定整治方案,每周召开一次协调会,积极推进专项整治 活动有序开展。2024年以来,共开展专项活动9次,清理积存 垃圾200余吨,清理建筑垃圾1万余平,清理淤沙5500余吨, 捡拾白色垃圾1000余袋,清扫戈壁路印42公里,恢复返碱黑戈 壁500余平,组织驻园单位70余人次,种植胡杨100余棵,梭 梭200余株,公园整体形象大变样。

        三、问题及不足

        (一)科普课程有待系统化。敦煌雅丹地质公园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发育形态最成熟、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 园区内雅丹地貌发育类型齐全,表征各个时期的雅丹体均能找到。因此公园是研究雅丹地貌的天然实验室。由于园区内缺乏专业地学人才,科普课程较单薄,普及内容不深入。

        (二)品牌效应有待激发。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获得评定。品牌含金量高, 但是品牌效应发挥作用不够。

        四、工作建议

        (一)深化科普活动。立足科普基地实际,积极开发集趣味 性、专业性为一体的科普课程,创新科普活动形式,丰富科普活动内容,为提升大众科学素养做出应有贡献。

        (二)加强交流联动 。积极与各科普基地交流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学习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典型经验做法,力争将科普工作做好做优。

 

 

        附件: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简介

        附件:

敦煌市雅丹景区服务中心2024年度科普绩效自评报告.pdf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简介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雅丹景区)位于敦煌市西北方向158公里处,位于我国甘肃、新疆两省的交汇处,地处塔里木盆地的外缘部分,罗布泊荒原的东南部。公园总面积为398.4平方公里,分南、北两区,主要是风蚀作用而形 成的第四纪地质遗迹和自然地理大漠景观。

        雅丹(维吾尔语),原意为陡峭的土丘,是气候极端干旱区 的代表性地貌类型。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内自然景观规模宏 大、造型奇特,园内包含有雅丹体超过5500个,具有代表性的 第四纪地质遗迹近70余处。因地质地貌景观奇特、资源保护丰 富多样、包含雅丹体发育各阶段,公园被誉为研究雅丹地貌形成、 演化的天然实验室,是普及地学知识的天然课堂。敦煌雅丹地貌 也是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发现的规模最大、地质形态发育最成熟、 最具观赏价值的雅丹地貌群落。公园先后荣获国家地质公园、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国家4A 级旅游景区、中国地质公园科普工作

先进集体、酒泉市“一带一路”科普教育基地、世界地质公园、 酒泉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甘肃省特色科普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自然资源科普基地等称号。

 

 

        开放时间:夏季:6:30-19:30

                         冬季:8:00-16:30

                         (具体开闭园时间以微信公众号公布为准)


  • 首页
  • 解说雅丹
  • 电话
  • 关于我们